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苏州园林》是一篇老课文,如何老课新学,学出生趣,学出情感,激发学生潜在的兴趣和能力,同时能够一举多得?这一片段教学即采用了不同于以往的变式提问,效果也已显而易见。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一、课堂变式提问应扣住每课的学习重点
《苏州园林》从文体上讲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它是学生掌握说明文知识的较好素材,因此这一课的学习重点之一就是要找到说明对象及概括出其特征,而本课的课堂提问“请同学们自拟一副对联或几句诗句来分别描述3-9节的内容,尤其要注意说明对象的特点。”就是对这一学习重点的具体表述,且叙述简明扼要,操作性强。
二、课堂变式提问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总是能激发人的潜能。在本课学习中,要求学生运用对联或诗句的形式概括每一节内容,注意说明对象和特征,正是顺应了学生喜欢语言的韵律之美的天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所面对的不再是一篇枯燥乏味的说明文学习,不再是死板地了解每一段的说明内容,而好似一群游览的诗人在美丽如画的园林中题诗吟句。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锤炼了语言,而且使他们大大过了一回诗人的瘾,并且能够出色的达到学习目标。
三、课堂变式提问为学生的持续兴趣提供可能
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相信通过一般的提问,如:“思考或讨论每一节的说明对象及特征”,也能达到这个目标。然而,如果变式提问能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会更高。并且从课堂学习的隐性目标甚至目标以外的附属产品而言,有趣味的变式提问是一般的就显性的短期目标而目标的提问设计和作业是难以企及的。从本堂课的学生发言来看,一方面他们对阅读的内容有了细致入微的体验,对说明对象的特征甚至说明方法了然于胸,一方面学生对对联、诗词有了体会和兴趣,比如,在扣住内容的同时,他们讲究句式的对称和变化,讲究用词的整齐相对,甚至讲究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可见,课堂提问的变式设计让学生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学生的诗句是稚嫩的,但是自主快乐的,是思维进发的,是真实而独特的体验。无论从学习目标、学习兴趣、以及客观功能,这次课堂变式提问设计应该是比较成功的。既为优美如画的苏州园林增添光彩,让学生不由自主萌发对园林艺术的情感,又为《苏州园林》的课堂学习注入了活水,增添了生趣,富有诗情画意,而充满生机的课堂又成为师生心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它支持着教师热情地教语文,学生快乐地学语文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