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论严羽《沧浪诗话》的诗体分类
作者:翟慧贤来源:《学业》2019年第04期
《沧浪诗话》的诗体篇对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脉络、体裁、风格、样式等内容进行了梳理,体现出严羽在对诗体进行划分时的特点,他对诗体的分类主要按照以下两个特点:一是诗歌的风格,二是诗歌的体裁和格式。
一、对诗歌发展脉络的梳理
《诗体》开篇就指出了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脉络:《诗经》《楚辞》西汉五言歌行杂体沈宋律诗,实际也是诗歌从古体诗到近体格律诗的发展演变过程,这是从诗歌的语言组合方式上着眼的。中国诗歌的体式至唐代就已经发育完备,胡应麟在《诗薮》外编卷三中说:“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已。”《诗经》以四言为主,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楚辞以杂言为主,突破了传统的四言形式。汉代时,产生了五言诗这种新的诗歌样式,并取代传统的四言成为汉代最主要的诗歌样式,同时七言诗也开始在汉代产生,并和五言诗一并成为占据中国诗坛的两种最主要的诗歌语言样式。与五言诗同时出现的歌行杂体也开始萌芽,是诗歌形式发生的重大变化。到了唐代,沈宋完成了对五律的定型,实现了由古体诗向近体诗的过渡,在唐代宗中宗年间对七律的定型也最终完成。至此,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体式已经基本具备。
二、对诗体的划分:“以时而论”、“以人而论”
严羽按不同时代呈现的不同的风格和气象标举出了诗歌的不同风格。严羽提出“以时而论”,指的是某一时代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沧浪诗话》里一共列举了16种风格的文体,并且为大部分文体都作了注释,这16种文体涵盖了从汉末建安到南宋这一历史时期各个不同阶段的诗歌风格,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诗坛所发生的变化。比如,建安体的形成与东汉末年“世积乱离”的社会格局有关,文人普遍感到人生短促,遂形成一种梗概多气、慷慨悲凉的诗风到了正始年间,司马氏专权,文人在黑暗的政治漩涡之中深感理想的幻灭,所以这一时期的诗风呈现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的特点。通过严羽对诗体的归纳,我们可以从这一段社会历史时期诗歌创作的背景中,整理出从东汉末年到南宋诗歌发展的线索和诗坛状况,厘清诗歌发展的脉络。
某个阶段呈现主流形态的诗风虽然是这个时代诗风的代表,但这显然只是一种概貌,每一位诗人仍独具特色。在建安时期,“建安体”无疑占据诗坛主流,但建安诗人内部又风格各异,如“三曹”之中,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