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研修形式与内容,实现同伴互助和合作共赢。(3)强化素质提升。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切实开展教师专业化发展、活动,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促进教师成名成家。
5
f(4)实施名师工程。重视对“教师成长阶段性”工作的探索与研究,构建“新教师合格教师教育新星名教师”的教师成长阶段性管理模式,搭建教育培养平台,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三格”培养层次,即对新教师“入格”培养,青年教师“升格”培养,骨干教师“风格”培养。
(5)重视专家引领。采用名校帮扶结对、名师带徒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进一步加强与华东师大、宁大、宁波教育学院以及省内外著名中学的合作、交流,用专家引领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业务水平。
(四)物质保障1.提升各类教室场馆的服务功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室、场馆,极力满足走班选课、社团活动等需要,发挥各教室与场馆的功能,提高其利用率。2.增添不同需要的硬件设施设备。结合课程发展的实际需要,每学年有计划地加大对实验仪器设备、图书资料、计算机、成果展示台等教育教学硬件设施设备的投入,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3.确保精品特色课程开发的资金投入。主要用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实施和出版等项目内容。三、立足实际,精心制订特色学校建设方案特色学校建设首先必须遵循实事求是原则。我们对学校所处的区域优势、办学积淀、办学现状等加以分析,并提炼出本校的办学优势;对本校的教师资源实际、物质实际和所处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充分挖掘、合理利用,使它为特色学校建设服务。我们选择“台”的形象来描述学校课程体系,谓之“三中课程台”(见图示),凸显“成长、奠基”之特质;象征“多元与选择、分层与分类、生态与生成”原则下的以人为本的三中课程内蕴丰厚、活力充沛。隐喻经课程渐染涵养的三中人“厚德、健体、乐学、进取”。“三中课程台”的台基为基础类课程,是“三中课程”与“三中人”得以立身的深厚“台基”。基础课程的主体是人文与科学素养课程,是由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根据分层分类教学需要整合而成的课程群。该类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突出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人文与科学素养,培养学习素
6
f养和学科学习能力,应对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升学。
面(一):社会实践类点A:厚德棱(1):公民教育面(二):职业技能类点B:健体棱(2):体艺教育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