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到的Yo并不是实际的Yo而是有一定偏差。
4所选的值太少并不能真正找到90度时所对应的。
八、收获、体会及建议
f实验三控制系统串联校正
实验时间20131211实验编号同组同学无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串联校正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2、研究串联校正环节对系统稳定性及过渡过程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设计串联超前校正并验证。
2设计串联滞后校正并验证。
三、实验原理
1系统结构图如图31所示。
其中Gcs为校正环节可放置在系统模型中来实现也可使用模拟电路的方式由模拟机实现。
2系统模拟电路如图32所示。
3未加校正时。
4加串联超前校正时
给定则。
5加串联滞后校正时
f给定则。
四、实验设备
1HHMN1型电子模拟机一台。
2PC机一台。
3数字式万用表一块。
五、实验步骤
1熟悉HHMN1型电子模拟机的使用方法。将各运算放大器接成比例器通电调零。断开电源按照系统结构图和系统传递函数计算电阻和电容的取值并按照模拟线路图搭接线路不用的运算放大器接成比例器。
2将DA1与系统输入端Ui连接将AD1与系统输出端Uo连接此处连接必须谨慎不可接错。线路接好后经教师检查后再通电。
3在Wi
dowsXP桌面用鼠标双击“MATLAB”图标后进入在命令行处键入“autolab”进入实验软件系统。
4在系统菜单中选择实验项目选择“实验三”在窗口左侧选择“实验模型”其它步骤察看概述32节内容。
5分别完成不加校正、加入超前校正、加入滞后校正的实验。在系统模型上的“Ma
ualSwitch”处可设置系统是否加入校正环节在“CGs”处可设置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
6绘制以上三种情况时系统的波特图。
7采用示波器“Scope”观察阶跃响应曲线。观测试验结果记录实验数据绘制实验结果图形完成实验报告。
8研究性实验方法。实验者可自行确定系统传递函数同时设计校正环节并建立系统的SIMULINK模型验证自动控制理论相关的理论知识。实现步骤可查看概述33节内容。
六、实验结果
1未加校正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阶跃响应曲线过渡时间ts567s超调量os4658峰值时间tr063s
f计算截止频率
由波特图标注中数据知
相稳定裕度
2加超前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阶跃响应曲线过渡时间ts202s超调量os2286峰值时间tr053s
f由上面波特图标注中数据知
相稳定裕度
3加滞后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阶跃响应曲线过渡时间ts739s超调量os544峰值时间tr330s
f由上面波特图标注中数据知
相稳定裕度
七、结果分析
1校正环节对系统稳定性和过度过程的影响
由未校正与串联校正数据可见串联超前校正后相位裕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