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亲油的基团数)
对于只有(C2H4)
为亲水基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则可用下式计算:
HLBE5
式中,E代表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的环氧乙烷(C2H4O的质量分数。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在140之间,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在120之间。
CMC的定义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剂中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④表面活性剂的一般作用1润湿:固体表面与液体接触时,其表面能往往会减小。暴露在空气中的固体表面积总是吸附气体的,当它与液体接触时,气体如被排斥而离开表面,则固体与液体直接接触,这种现象称为润湿。
润湿方程:γSGγSLγLGCOSθ通常将θ90°定为润湿与否的标准。
θ90°叫做不润湿,θ90°叫做润湿。θ越小润湿性越好,平面接触角小于零或不存在则叫做铺展。反之,接触角大的固体则不易被液体润湿。因此,接触角的大小可作为润湿的直观尺度。
2乳化和破乳:乳化:两种互不相容的液体,一种以微粒(液滴或液晶)形式分散于另一种形成的体
系称为乳化液。形成乳化液时由于两种液体的界面积增大,所以这种体系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为使乳化液稳定需要加入第三种组分乳化剂,以降低体系的界面能。
a油分散在水中形成水包油型(OW)乳化液B水分散在油中形成油包水型(WO)乳化液此外还可能形成复杂的水包油包水型(W0W)乳化液和油包水型(OWO)乳化液。
f破乳:消除乳化液的稳定条件,使乳化液发生破坏,常用方法有机械法,物理法和化学法。化学法破乳主要是改变乳化液的类型或界面性能,使它变得不稳定而发生破乳等。例如:蒸汽机冷凝水的OW型乳化液的破坏以除去油为破乳;原油的WO型乳化液的破坏以除去水为破乳。
3增溶作用: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在低温度时只随温度的升高缓慢地增加。温度升至某
一值后,溶解度即迅速增大,此点即所谓的Krafft点。这一点的浓度其实就是该温度下的CMC。
温度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解度的影响与离子表面活性剂正好相反。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缓慢加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透明水溶液,当表面活性剂开始析出,溶液呈浑浊时的温度称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浊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往往具有在浊点以下溶于水,而在浊点以上不溶于水的特性。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后具有能使不溶或微溶于水的有机物的溶解度显著增大的能力,且此时溶液呈透明状,胶束的这种作用称为增溶。
4起泡和消泡作用:由液体薄膜或固体薄膜隔离开的气泡聚集体成为泡沫,可分为液体泡沫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