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机信息系统罪”的案件。学生讨论发言,老师加以点拨和总结:某种行为是否可以定为犯罪行为,不仅要看它的社会危害程度,还必须有刑法作为依据,即,它必须触犯刑法。课堂补充资料:什么是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极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其阶级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老师提出问题:通过对上面两个案例的讨论和思考,我们能够概括出犯罪有哪些主要特征?学生归纳,老师加以补充,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犯罪的主要特征:1)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2)触犯刑法和应受刑罚处罚。我国刑法将各种犯罪行为归纳成十大类:(1)危害国家安全罪;(2)危害公共安全罪;(3)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4)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5)侵犯财产罪;(6)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7)危害国防利益罪;(8)贪污贿赂罪;(9)渎职罪;(10)军人违反职责罪。我国刑法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保卫国家安全以及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第二,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第三,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第四,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体验导行】1学以致用1)结合课文内容,思考:怎么区别违法与犯罪?
f2)2009年5月14日,重庆市第一、三、五中级人民法院对一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分子集中进行公开宣判,其中12名被告人涉及罪名主要包括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放火罪等。因其罪行极其严重,经最高法院核准死刑。收集分析一两个实例,说明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及我国刑法惩治犯罪的作用。板书设计运用刑法武器依法制裁犯罪行为1犯罪1)犯罪的含义2)犯罪的基本特征3)犯罪分子应受到刑罚处罚2我国刑法的任务1我国刑法的根本任务2)我国刑法的主要任务
六、教学反思
f第十课避免误入犯罪歧途二、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课时安排:1课时一、教学目标
1.认知(1)了解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自觉预防犯罪;(2)懂得职业活动中的各种腐败现象可能构成犯罪,树立自觉防范意识。(3)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与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公共利益及贪污腐败等犯罪行为作斗争。2.情感态度观念要认同法律、自觉守法;树立以守法为荣、以违法可耻的观念,增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做守法的劳动者。培养见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