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4)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品读赏雪景】
迈过这两道门槛,我们终于可以和张岱共赏雪景了。
雪景主要在哪一段?(第三段)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这就需要我们明句读。请大家看这段文字,自己尝试读一读。(展
示第三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
中人两三粒而已)一生试读。(如读的不好可另一生评价后再读)
文言有古韵,断句要常练,对培养语感很有好处。(展示句读和断句)齐读。
这些景物给你们怎样的感觉?请描绘脑海中的画面。用下面的句式概括:这是一个
的世界,你看,

示例:这是一个迷蒙的世界,你看,雾凇沆砀,晶莹的冰花像是散落的玻璃,折射着洁
白的月光。雾气弥漫,给雪夜披上一层纱衣。
生自读,思考,动笔写,交流(阔大,寂静,纯净,如诗如画:什么画?如果要配画,
你会怎么画?)
大家的感受都很到位,把我也带到了这片雪景之中。有时对原文中的字词甚至标点进行
斟酌品味,往往还能把我们的体悟推进一步。
刚刚很多同学喜欢这句句子:“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大家朗读时中间会稍作
停顿,那编者选入教材时为什么不直接在每个景物之间都用顿号隔开?
炼标点:若断开,变成“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遥远,生硬又突兀,天云
山水好像有了明显的界限,雪夜天地相融,水天相接的磅礴浩渺就有了阻碍。作者笔下景物
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天地苍茫的景象就消失了。
炼文字:那既然要使景物相连,把三个与字全部删除是不是更紧密呢?(提示:反复咀
嚼下这个与字,如果在“我与你”后接三个字的状态,你会想到什么呢?在一起,手牵手,
心连心…)景物有情,有意相连,“与”是苍茫天地间伸出的一双温暖的手,看似分隔,实
际是是把它们牵到了一起。
天与云与山与水,如果再连上一个“与”字,你觉得后面会是什么?(与人:越来越小,
越来越近。与我,与作者:作者张岱是多想要把自己融进苍茫的天地啊,人只有在天地间才
得以自由,得以生命。这个“与”,是一种渴望,一种憧憬,天人合一的心念就在其中。)
这一段还有哪里可以看出作者把自己融于天地?(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读到此处,总觉得不符合我们常规表述,可否改成:湖上影子,惟长堤一道、湖心亭一
座、与余舟一只、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f作者运用比喻,视线由远到近,景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