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德职业教育比较与借鉴
郭靖
比较教育研究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1月下总第129期
摘要:德国职业学校“双元制”办学模式实际上就是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具有鲜明的特色和重要的意义。借鉴“双元制”办学模式可以促进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协调、健康发展。关键词:德国;双元制;中职学校;办学启示
2008年5月,笔者参加了由中国教育部和德国政府共同举办的在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的州府马格德堡市马格德堡应用技术大学进行的职业学校师资培训合作项目的学习,在德国42天的学习中,学习了教学法,参观了德国的一些职业学校和企业。同时,系统学习了职教专业教学论知识,了解了当今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切身感受到了德国的职业教育的优势,受益匪浅。
一、对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认识
德国的职业教育是由双元制、全日制、短期培训组成。双元制是它的基础。整个职业教育强调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由于经济的情况和各专业的特点,所有学生不可能都成为双元制下的学生,全日制必然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他的全日制与中国现有的职业教育机制相类似,主要是一些没有通过企业考核录用的初中毕业生,他们在职业学校接受全日式的学习,学校也有较好的实验、实训条件。全日制学生不享受政府补贴。在专业设置上,全日制与双元制也有比较明显的区别,技术含量高的专业一定为双元制,如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数控等工程类专业。而全日制所涉及的专业多为技术含量低的,如保姆、文秘、烹饪、售货员等服务性专业。这样的职业教育机制,无疑体现了它的实用性、针对性。无论是从学生的质量还是从专业培养的必然要求看,这种机制都充分有效地利用了社会资源。从笔者的角度来看这种多元的职业教育机制,它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分层教育,而这种分层来源于社会、学生自身的参与,不是学校用一张试卷来决定的。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的情况,不难看到我们也曾经有过“双元制”的影子。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都办有职业技术学校,课程设置中理论和实践的内容比例是比较合适的,在企业中,有指定的师傅带教,学生享有一定的经济补贴。但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些企业不再重视职业教育,而政府又没能及时地理顺和建立相应的职业教育体制,致使原来稚嫩的“中国式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近两年来,我国政府相当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正在积极地构建适应我国产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