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业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同时,也增大了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但如何建立合理的管理社会实训培训中心的良性机制,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否则,它将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二、对德国职业学校教师的认识
教师的质量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如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各国教育部门不断探索的问题。德国对职业学校教师的培养教育体系,笔者认为确实体现了教师的专业
1
f化和标准化。首先,教师的门槛高,教师相当我国的公务员。在德国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经过本专业的大学学习5年,由于要求严格,大多数学生完成大学学业需要6~7年,之后参加国家对教师资格认定的第一次考试(大学毕业证),合格者将进入第二阶段的学习,学制2年。在这2年中,学生将进入企业和学校学习,每周24学时实践课程的学习在企业中进行,其余12学时教育理论的学习在职业学校中进行。通过2年在企业、学校交替的实践学习,学生再一次参加国家对教师资格认定的第二次考试,合格者将获得教师任职资格(相当于我国的教师资格证书),从事职业学校教师工作。这样的体制对将来教师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和教育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避免了专业课教师没有实践经验的缺陷。其次,教师的继续教育紧跟科技的发展。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职业学校的教师应该及时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德国的做法是通过假期让教师经常深入企业参观、了解先进的科技在生产中的应用;进入大学听讲座,了解本专业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确保职业教师专业知识的新鲜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合理地处理教材的重点、难点,同时,也确保了学生对本专业发展动态的了解,提高学生就业的适应性。而我国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职业学校的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的人,很多人没有在企业工作或实习的经历,教师自身就缺乏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而政府的人事制度和教育部门的协调作用并没有为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创造应有的环境,因此,教了近20年专业课的教师没有踏进企业大门的大有人在,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师又如何能培养出高技能的产业工人呢?
三、德国职业学校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分析
近年来,我国中职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一直是困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难题。作为有着多年班主任工作管理经历的笔者来讲,这次德国之行,还了解了德国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诚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对人的行为、意识的要求是不同的,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对人类共性化的东西进行借鉴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