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奇想的灵感而得意忘形的摸样,其实多年以后再回首,只会觉得惭愧和羞涩。而以极端保守为代表的原教旨主义,由于政治因素而越来越多地被媒体用以描述伊斯兰极端宗教政治运动。其实原教旨主义的本意仅是当感到传统的、被人们理所当然地接受了的最高权威受到挑战时,对这种挑战毫不妥协,仍反复重申原信仰的权威性,对挑战和妥协予以坚决回击,一旦有必要,甚至用政治和军事手段进一步表明其态度。所以,原教旨主义有极强的保守性、自律性、对抗性、排他性及战斗性。原教旨主义的破与立正好与后现代主义相反,简而言之,就是破新立旧。它排斥真理随着世界发展也在不断发展这一必然规律,将亘古不变的教条和习俗作为严格奉行的唯一准则。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后现代主义对自由的一味放任,会破坏包含法律规则在内的各项社会规则对自由的调控能力;而原教旨主义下虽然强调对规则的恪守,但却阻碍规则的进步与发展,皆不利于在当今社会格局下平衡自由与规则的关系。那么,应对新时期,应如何正确处理自由与规则间的关系,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呢?个人认为,首先需要多元化的发挥规则的作用,使各项规则各尽其能,协调互补。作为法律人,很容易将法律规则的作用夸大化。须知法律可以生活化,但生活绝不能也不应当法律化。在人与人的日常交往中,首先并且也是主要发挥作用的,还应当是道德规则。所以,加强全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准,大力开展道德教育工作,是我们首当其冲应该进行的。所以无怪乎康德会说:“教育最复杂的任务之一,就是把服从法律的强制性向教育孩子善于动用自己的
f自由权力结合起来。孩子只要不做有害于自己和他人的事,就应当让他们有行动的自由,不要硬去改变孩子的意愿。要让孩子懂得,他们只有为别人提供达到目的的可能性,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通过此种教育,使得人民懂得自由与规则相辅相成的关系,合理平衡二者的定位,从而避免步入后现代主义和原教旨主义的误区。其次,应对社会生产及分配制度予以改进。古语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物质生产搞上去,为人民精神文化的顺利开展奠定好基础。同时,“不患贫而患不均”,如何处理好社会财富的分配,从源头上杜绝贪欲和矛盾的产生,也是重中之重。最后,制订和完善相关法律规则,使之尽可能的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生产关系,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我国由于历史原因,现代法治文明进程的起步较晚,尤其在国际交往和贸易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