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其次,应对调查对象进行观察、跟踪,在保持调查样本、内容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适当依据年级特点增加或变更符合实际的内容,以便于适时、准确、有效对学生学习状态、教师教学要求作出客观又有利于持续发展的评价、指导。最后,运用统计测量、定量定性分析、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对获取数据进行纵横比较,客观、科学撰写调查报告,以利于研究实验。3、教学论文、学法讲座理论来自于实践,有效的实践更需要理论的指导。经过两年的研究,我们共完成12篇较有质量的论文,其中涉及到“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程知识、当今高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高中历史课程知识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课程知识教学的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等方面,尤其是“对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课程知识教学的几点看法、新课标下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落实历史课程知识教学的课堂模式评价、新课标下课程知识教学的思考、新课标下高考历史科复习方法初探、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影响”等论文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供指导和借鉴作用。
f同时,我们根据问卷调查、座谈、观察、纸笔测试等途径了解、跟踪学生的学习状态及需求,适时开展学法讲座,重点解决好高一的“读与记”、高二的“记与用”、高三的“用与答”,力求有目的、有步骤、有方法诱导学生学生解决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使学生能“在教师的诱导下自主学习、在同学的合作下自我激励、在实践中得到素质的抬升”。
(二)实践成果1、举办各类公开课、撰写教学设计两年来,我们举办的各级公开课有8个,撰写的教学设计有8份,在区、市都获得较高
的评价,其中获得省级奖励有1人次、省级交流2人次;市级奖励和交流有5人次。2、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新模式及评价方案我们已探索出一些有益于教学的课堂新模式:
(1)教师诱导式在汲取新课改依赖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教材“模块专题”的编写体例跳跃性、探究性强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效能,致力于建立“知识量分布合理、思维层级科学、师生关系融洽”的新课堂,具体是遵循教师“信息输出问题导引情境创设问题探究分析评估”、学生“信息输入、储存自主、合作探究问题辨析知识储存、应用”的程序,即每节课基本上遵循了“复习巩固新问题提出、探究整理巩固”的过程,这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模式。(2)师生互动式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突出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学习的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