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当前中学历史对课程知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论证课题开展的必要性及方向。3、制订修正性意见、评价方案。(2010120103)根据所掌握的情况,进行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依据研究目标和分解的课题,从对课程知识教学重要性、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课堂教学新结构等方面制订具体的实施修正性意见和评价方案,力求以具体的目标和评价方案规范、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对课程知识的教学进行理论上的有益探索。4、在教学实践中检验研究问题。(2010320106)根据制订的相关资料,组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进行行之有效的实践,并通过开展组性、校性、区性、市性公开课检验,探索课程知识教学的新模式,通过观察、座谈交流、反馈调查等途径了解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和应用的情况,力求从实际出发检验实施意见的可行性、可操作性。5、对反馈情况进行反思研究。(20106)根据实践情况和目标,力求从本课题的总目标出发检验实施的效果,收集相关的资料和教学成果进行深入的研究。
f(三)总结阶段(2010720109)1、整理研究成果。2、撰写结题报告。3、专家鉴定结题。4、课题理性反思。结合研究成果,进行课题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的验证,探讨如何改进存在的不足之
处,对课题研究、实施加以完善,为新一轮教学实践提供指导,力求进一步明确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要求和使命。
五、课题研究成果(一)理论成果
1、高中历史课程知识的界定高中历史课程知识主要是指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具有丰富历史信息、历史内涵的事件、人物。具体是指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的历史事件、人物、典章制度、经济变迁、思想文化成果等承载历史信息的事实。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古希腊的民主制度、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历程、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世界市场的形成、20世纪主流思想的演变等。通过界定,为不同年级、班级的教学提供了控制深度、广度的标高,逐步形成“高一打基础、拓宽知识面、培植学科情感,高二加深度、分析探究、提升学科素养,高三要全面、知识技能并举、增强综合素质”的系统教学观念,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层级提高、螺旋上升的机制,也为教师的教学创设了有效的循环上升空间。2、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通过问卷调查和师生座谈,形成比较实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首先,应明确调查的目标及调查对象的心理、年龄、学习特征,为制作问卷、指导填写、撰写报告提供大致的范围,而不会导致调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