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常人干的蠢事”,论文被引用达年度之冠
塞勒把调查结果给指导教授罗森看,罗森叫他别再浪费时间,但是他仍沉迷于这个议题。根据塞勒最后提出的论证,人们对这两题的不同答案反映出“禀赋效应”,此为当今行为经济学的核心:同一样东西,自己拥有时会觉得价值较高,别人才有时会觉得价值较低。如果要你放弃一项权利(例如免于冒生命危险的权利),你要求的报酬会高得多;如果要你花钱购买这项权利,你肯花的金额则少得多。禀赋效应随处可见,包括马克杯、糖果、彩票、舒适环境(例如干净的空气),还有各式各样的法律保障。
塞勒开始搜集反常现象,最后列出他所谓的“清单”。这份清单反映理性经济人(经济学家常讨论的一个虚构物种)与真实人类(我们这个物种)之间的差异。
举例来说,丈夫在圣诞节收到了太太送的克什米尔昂贵羊毛衫。他当时曾经在店里看过,但是狠不下心购买。不过既然是礼物,他就很高兴地收下了。然而,这对夫妻的所有财产都是共有的,两人都没有可以自行支配的金钱来源!
你付了1000美元的室内网球场会员费,两个月后却罹患了网球肘,一打球便疼痛不已,不过你还是忍着痛继续打,因为不想浪费已缴的会员费。但是当朋友邀请你到另一个球场免费打球,你会因为手肘疼痛而婉拒。
然而,塞勒不知道这份清单有何用处,毕竟“常人干的蠢事”不是上得了台面的学术论文标题。
1976年,塞勒与指导教授一起去加州参加研讨会,遇到一位名叫费施霍夫的年轻心理学家,对方跟他提起丹尼尔.康纳曼(Da
ielKah
ema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与阿莫斯.特维斯基(AmosTversky)这两位在经济学界罕有人知的心理学家。塞勒拜读了他们的论文,里头详细整理出不符传统经济理论预测的各种现象,他读到了之后“心跳开始加快,彷佛正经历一
f场拉锯赛的最后几分钟。我只花了30分钟就从头到尾读完这篇论文,但我的生命自此彻底改变。”
重点是,康纳曼和特维斯基并未宣称人类是“不理性的”。恰好相反,他们极力主张我们的经验法则通常运作良好,经验法则只是偶尔失灵,结果导致系统性误差。
塞勒与持怀疑态度的经济学家争论这套见解,一而再遇到对方提出他口中的“看不见的手”。
基本上,传统经济学家的论点认为,即使个人会犯错,竞争市场与看不见的手仍会解决问题,最终修正错误。但是塞勒说,这些经济学家即使用上双手,依然无法让这个理论变得完备。“看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