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23课时同步练习课时同步练习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第13课时17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一学习目标
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涵义。2了解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浓稀的区别和联系。3通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相互转化的学习,使学生接受事物是相互联系的、量变可以引起质变的科学观点。
课堂学习设计
课前练习1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1高锰酸钾溶液,溶质是高锰酸钾,溶剂是水;2碘酒溶液,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3食盐水,溶质是食盐,溶剂是水;4油脂的汽油溶液,溶质是油脂,溶剂是汽油。2溶液和浊液的根本区别是溶液具有均性和稳定性。3将一些泥沙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得到的体系中溶质是泥沙,溶剂是水。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泥沙不能溶解在水中,将泥沙放入水中得到的是悬浊液,而不是溶液,而溶质和溶剂是相对溶液而言的,即悬浊液中是不能讲溶质和溶剂或溶质溶剂是什么。科学探究实验在烧杯中加约20毫升水,用酒精灯加热约至70℃,往烧杯中加硫酸铜晶体,每次加一匙,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结果看到加到一定时间硫酸铜晶体不能再溶解了。讨论上述实验说明什么问题能得出什么结论上述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可以说明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溶解物质的能力是有限的,即溶解可以达到一个最大值。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涵义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2在描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时候,一定要强调1一定温度;2一定量的溶剂;3某种溶质。讨论为什么要强调上述条件你能设计实验来说明这一问题吗强调一定量的溶剂,可以在上述烧杯中再加水,原来不能溶解的又能继续溶解;强调一定的,温度,可以给上述烧杯再加热,原来不能溶解的又溶解了,说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加硫酸铜晶体不能再溶解,如果再加少量食盐还会继续溶解。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的相互转化。对大多数固体物质而言①加溶质加溶质②蒸③降温→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①加溶剂②升温二、浓溶液和稀溶液1人们常把溶有较多溶质的溶液称为浓溶液,溶有较少溶质的溶液称为稀溶
1
f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