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23课时同步练习课时同步练习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第14课时17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二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溶解性的涵义。2理解溶解度的涵义。3了解物质溶解性等级分类。4了解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5了解溶解度曲线及意义。
课堂学习设计
课前练习1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同一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一些。2某同学取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进行如下实验,请完成下表。改变条件A加溶质B蒸发溶剂C降低温度实验操作直到不能溶解为止恒温蒸发水直至有晶体析出用冰块冷却观察到的现象试管底部有固体不能溶解试管底部有固体析出试管底部有固体析出都变成了饱和溶液结论
科学探究一、溶解性1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大小叫溶解性。溶解性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一般地,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也是不同的。可见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的溶解能力的大小主要是由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决定的。例如,食盐容易溶解在水中,而不易溶解在汽油中;而油脂容易溶解在汽油中,而不易溶解在水中。二、溶解度物质溶解能力的定量表示方法1固体溶解度的涵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溶解度数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如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就表示在20℃时,100克水中最多即达到饱和状态能溶解食盐36克。2对固体溶解度涵义理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强调在一定的温度下,因为温度变化对溶解度大小有一定影响;2各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需要对溶剂量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涵义中以100克溶剂作为标准;3因为每一种溶质,在一定量溶剂里达到饱和和不饱和状态时溶解溶质的量是不同的,所以应规定达到饱和状态;
1
f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23课时同步练习课时同步练习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4这里指的质量用克作单位,与溶剂单位一致。3溶解性等级的划分。1溶解性等级的划分依据室温20℃时的溶解度。2等级的划分。溶解性等级溶解度举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