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1能说出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认识三角形的基本要素(边、角、顶点),会用数学符号表示三角形、会从较为复杂的图形中找出三角形。2通过实验、操作、理解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并会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通过用三根木棒摆三角形的过程,经历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及有条理的表达能力。4、在活动中品尝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在探索中体验成功,建立自信。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三角形的概念及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的探究与归纳。师生共同操作、发展推理能力及表达能力。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三、设计思路本节课内容是在小学生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熟悉的情境,找出熟悉的图形并进行交流,感悟需要的符号来表示三角形,体会用符号来表示三角形的必要性。通过“议一议”活动,引导学生按角将三角形分类,渗透分类的思想。通过数学实验室让学生寻求构建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加深对三角形的三边条件的认识,体现实际操作的必要性。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悟新知。情境一:出示“帆船”、“金字塔”“埃菲尔铁塔”等一些含有三角形的图案、实物。提出问题:(1)、这些图案实物中,有你们熟悉的图形吗?并把它们画下来,与同伴交流。(2)、举出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并与同学交流。情境二:用事先准备好的三根小木棒在展台上摆一个三角形。找出(含有几个三角形的)实物模型中的三角形。【设计说明:通过两种不同的教学情境的引入让学生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数学图案,培养数学思想。不仅有了生活背景,而且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生活气息,对数学就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并不神秘而与生活同在。同时画三角形让学生对三角形有一个直观感受。可以极大地陶冶学生的数学情操,两种情境可据实际选择其一使用】(二)探索活动,揭示新知。1、通过情境提问: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点?三角形的基本元素是什么?顶点用大写字母表示。例:ABC归纳:角用一个大写字母或三个大写字母表示。∠A∠ABC边用两个大写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BCa注意:在表示的时候要注意角与边的对应。∠A←→a边(BC)∠B←→b边(AC)∠C←→c边(AB)【设计说明:回顾已有知识:边、角、顶点,同时也为引入概念作铺垫。】2、通过活动一:让学生用事先准备的三根小木棒摆三角形。让学生根据特点,描述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