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干在国内具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有效提升了北京工业的技术含量,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通过振兴现代制造业,促进了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汽车、装备制造业等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发展迅猛。
2000年至200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2135亿元增至5175亿元,实现年均递增194,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9,比2000年提高3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市场开拓能力、核心竞争力,推动全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现代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385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0。
f(三)加速退出落后产业
“十五”期间,北京工业加大了工业污染治理力度,实施污染扰民企业搬迁,清理整顿“五小”企业,关停了一批小水泥企业、小煤矿及各类小型矿山。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全部淘汰了全市行政区内工商注册的水泥立窑生产线和平板玻璃平拉生产线。整治重点污染企业,关停了造纸一厂、北京木材防腐厂等一批重点污染企业。启动了首钢搬迁工作,围绕压缩钢产量,截至2005年底,首钢已陆续关停一些工厂和设备的生产,包括第一炼钢厂、特钢公司17座电炉、初轧厂、冷轧带钢厂、铁合金厂、重型机器厂3座电炉和2座平炉、焦化厂洗煤工序、特钢白灰窑、五号高炉等。
(四)布局调整初见成效
为适应北京城市发展的需要,“十五”期间,北京工业加快布局调整,实施了城市中心区工业企业向郊区县转移战略;有效促进了北方微电子、汽车、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和医药四大产业基地和工业开发区的建设,工业布局日趋合理,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搬迁企业142户,腾退工业用地
f面积8782万平方米。2005年全市城区、近郊、远郊三类区域工业总量比重,已由2001年的12∶51∶37,变化为目前的10∶34∶56。与此同时,工业呈现向开发区聚集的明显趋势,工业开发区和产业基地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现,已逐步成为北京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2005年,全市工业开发区和产业基地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374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53。其中电子、机电、汽车、生物医药四大产业聚集度均在40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已接近90。
(五)工业投资增长快,发展后劲增强工业投资增长快,
“十五”期间,北京工业立足现有产业基础,采取多种措施优化工业发展环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