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共鸣,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比较喜欢故事性的文章,对诗歌的抽象性可能会产生畏难心理,对课文不感兴趣,读不下去,或者虽能读下去,却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已,难以深入体会诗歌的感情。针对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生的心理状态,我确立本课重难点如下:(课件)教学重点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品析“三美”感受艺术性。教学难点意象的把握与品味。二、说教学方法(一)说教法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根据我们学生学习的现状,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课件)
f第一,以诵读为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让学生在诵读中从语言层面理解诗歌的内容,用心体会诗歌的情感,借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体验。在课堂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个别学生的朗读,全体学生的齐读、齐背将穿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第二,联想法。诗歌比较抽象,因此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主体感悟。第三,探究法。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关键字句进行推敲、点评,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说学法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里说:“请您毫不犹豫的在课堂上挤出时间让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吧,那样将得到百倍的补偿。”根据这个建议,结合我们学生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内容,主要运用以下学法:(课件)朗读理解法、质疑提问法、自主讨论探究法。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三、说教学过程为了让教法学法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过程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导语。有句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从一部以徐志摩为题材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的剧情介绍开始,播放主题歌,给学生全新的视听感受。这样便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顺利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二)接下来就进入了教学过程的第二个环节,《人间四月天》由顺势介绍作者徐志摩的简要情况,课件展示作者的照片和康桥的优美图片,让学生熟悉诗人,对诗歌的内容有一定的感知。(课件)(三)诗歌朗读。这一环节采用朗读法。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再请学生欣赏配乐朗诵,让学生从中找出差距,把握这首诗的情感,同时扫清字词的障碍。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