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学校的示范专业和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构建多维平台,增强办学实力;以县电大为依托,举办高职专业,提高劳务培训的规格;努力形成跨行业、大规模、多功能的职业教育骨干体系,提高45周岁以下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逐步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从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2市场导向,统筹协调,做响劳务品牌。近几年劳动力转移培训,使射阳劳务在经济发达地区已有一定的影响,但由于缺少整体的协作和统一的包装,尚未能形成品牌。必须尽快做大劳务培训、做响劳务品牌。一是建立劳力台帐。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一次认真普查,尤其是对全县农村1845岁青壮年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和就业意向等,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建立劳务台帐。并在全面分析国内外劳务需求行情和我县农村劳动力特征及发展潜力基础上,制订劳动力转移培训指导意见,按照就业意向和市场需求,分期分批组织职业学校和机构搞好培训。二是落实准入制度。实行具有岗位资格证书者优先就业的政策,坚持不培训不上岗、先培训后上岗,加大吸引具有一技之长的中职毕业生到本地企业就业的力度。三是强化信息服务。通过南北挂钩、联办合作等有利条件和劳务中介、能人带动等措施,在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监测点,及时掌握劳务需求信息,推进富余劳动力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有序转移,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的盲目性,降低农民外出就业的成本。四是培植重点行业。坚持教育、劳动、外经等部门一起上,社会力量办学一起上,突出抓好新兴产业和已经形成规模特色的电子、纺织和服装、建筑、餐旅等劳动密集型的用工培训,培植具有射阳特色的劳务品牌。3部门联动,多元投入,健全保险机制。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民心工程,事关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必须造浓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的氛围,建立起政府主导的多元投入机制,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一是加大投入扶持力度。用足用活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各种优惠政策,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安排的农村劳动力专项培训资金。尽快落实大力发展职教的相关政策,足额拔付职业教育经费,并确保用于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财政性经费农年增长;确保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并主要用于更新实验实习设备和改善办学条件。二是政策引导企业引资。依法落实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和培训经费,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