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本学科的专业书籍读得深入,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内涵;还要涉猎广泛,开阔视野,用以应对跨学科的时代要求。
2
f在历史教学中,生产力标准经常作为判定事物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重要标准,这样历史老师往往会和许多经济名词打交道,为此我经常请教政治老师、查找资料,做到理解透彻,才能讲得清楚。又如:“史地不分家”,让历史事件的发展、演化在平面的地图上动起来,还要依靠多媒体等手段。在我曾经做过的一节公开课《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中,我将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的作战示意图制作成动漫。伴随着红色尖头在地图上的层层推进,我解放军的行军路线、战略部署就生动地展现出来了。学生可以亲自操作,体验战争进程,不仅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为他们深入理解教材打下了基础。广听则是读书的必要补充。我校为了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实行“导师制”,并在排课上提供帮助,为青年教师多学多听创造了条件。在我工作的两年多来,平均每学期听课百余节。非但如此,是很难在短时期内将知识融会贯通的。首先,听课要细。也许一个小小的问题设置就会引发一个专题。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一课中,就是因为我学习到设置“是否没有巴黎公社失败的具体原因,无产阶级政权就会长期存在?”一问,才由此引出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这一整套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入分析,贯穿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两册的知识要点,拔出了高度,一气呵成。其次,听课要持续,现在回想起来,进校第一年所听的一整轮高三课,对我现在自己带毕业班发挥了巨大的作
3
f用。听老教师的课,线索清晰流畅,准确揭示难点,抓住重点,知识拓展不仅有深度而且跨度大,迁移自然;青年教师之间的相互观摩,可以共享前沿信息,在校内形成浓郁的教科研气氛,有效的实现了校本教研;走出校园,又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前不久,我抱着学习的态度观摩了第六届“百节课”的评比,其中一节研究性学习“天津华尔街”的历史变迁,将解放北路金融街作为新的教育资源,立意独特,打开了我的思路,启发很大。由此可见,青年教师多读书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听课则直接学习丰富而成熟的教学经验,极大地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两者必须长期坚持。2、思考创新教师从各种渠道获得的知识最初都是浮于表面,游离于教学之外的,说到底不是自己的东西,必须深加工,再创造。青年教师往往善于通过各种渠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