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艰辛而复杂的问题。但只要我们深入调查研究,总能发现其中的规律,抓住主要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笔者自知能力和信息收集有限,写不好这样的东西。但是一个教师的责任促使我动起笔来,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则希望给同仁以借鉴,二则希望得到专家或同仁的指正,使自己得到提升。我认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即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关注学生的习惯养成、关注教学研究与改革。一、关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包括教师的专业情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三个方面。首先谈教师的专业情感。受多元价值观的影响,教师的专业情感很容易造成疲惫。大部分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一种心态:书教闲了,前程没有了盼头,只望能早点儿退休。教师丢失了教书育人的激情,何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解决这个问题,我想从人性的角度谈自己的看法。丰子恺先生说:“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层是物质生活,二层是精神生活,三层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我非常赞同此观点,结合现实,我认为教师的生活状况,定格在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比较合适,没有达到第三层的境界。这个生活层面的人有一个共性:对“名”、“利”有较强的欲望,同时又不是“名”、“利”的奴隶,他们有怜爱之心,有事业心,有信仰,有奋斗精神,基于人性的特点,为更好地激发教师的专业情感,需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围绕“名”和“利”做好文章,这样说也许有点俗气,但这的确是一种客观存在。《史记货殖列传》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还有一个故事很有趣,康熙帝与老和尚参禅,问江上有多少条船,和尚顿悟曰:“有两只,一只是名,一只是利”。我认为这是对人性的深刻揭示。教师也不能超身物外,既然如此,就应顺势而导,恰当地运用“名”、“利”,使它成为一根杠杆。如果再给它找到一个合适的支点,其力量就能变得很大很大。如何利用这根杠杆?因时因地而异,但有一个总则:首先要有切实可行的奖励机制。这个机制如同架上的葡萄,人们用力跳上去,是能够采到果实的,但若走在架下葡萄就能碰到嘴唇也是不行的,必须有个度的把握,否则这个机制就会失去它的作用。然后为教师搭建一个收获“名”的平台。如教师竞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