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写,几十字,几百字……无论繁忙与悠闲,疲惫与轻松。
反思不是反反复复的思考,反思是反过来思考,换一种角度思考,反思是回过性思考。(举例: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这是我个人的解释。
洛克是说反思是思维活动为思维的对象,是对思维的思维。
我们的反思,缺失的是没有留下的痕迹。文字,是记忆的保险柜。努力让自己做一个有想法的老师,做一个有自己想法老师;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
二、我为何以文字的形式进行反思?
先问三个问题:
1)教这么多年的书,你是越教越聪明还是越教越愚蠢?
2)做这么多年的老师,你是越来越幸福还是越来越痛苦?
3)你对于你所教的这门学科,是越来越有兴趣还是越来越乏味?
f我想说的是,不管怎样
1、辛苦中寻求工作的快乐
我1990年中师毕业,先是在规模为6个年级、6个班、9位老师、180名学生的农村小学工作,后来调到有70多个班级、近5000名学生、200多位老师的县实验小学工作,再后来又调到现在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17年,我先后亲历了农村小学、城镇小学、城市小学的教师生活,处在不同的工作环境,却有着同样的做教师的滋味繁杂、忙碌、辛苦、疲惫。这几个词,也是现实中大多数教师生活的写照。
我曾记录一天的工作:“今天,早上到校,首先帮英语李老师看早读,然后,帮语文李老师看操和晨会;第一节课,听课;第二节课,上课;第三节课,第四节课,评课,再帮另一位老师备课、说课;中午,吃饭、值班;下午,第一课,帮体育老师代课;下午第二课,听另一位老师上课,紧接着,安排本周六、日的东大活动。然后,评课,帮助备课,直至5点半,回家。课间,批改作业。”
其实,无论干哪一行的人,经过一段时间后,大多数都会倦怠自己的工作。倦怠,来自于简单,来自于重复,来自于单调。岁岁年年,朝朝暮暮,我们跨入校门,走进办公室,然后走向教室……这按部就班、日复一日、无声漫长的行程,委实静默平淡。我们都行动在习惯之中大多数的日常行为都是习惯的反复而已,时间长了,习惯进入潜意识中,便成了秉性。
习惯,有些是有益的,有些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将无益、有害的改为有益的,哪怕一处小小的改变,假以时日,必能受益无穷。否则,我们仍只会继续那种我们以往一点一滴积淀的、旧的行为方式。缺乏思考的忙碌,犹如疯长的野草,如果熟视无睹、不求革除,将在习惯的支配下蔓延。
“我们需要思考,尤其在忙碌的生活之流里停下来思考”(经济学家汪丁丁语)
佐藤学《静悄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