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育学院实践课程《物理课程教学设计》作业
学号2姓名麻鹏鹏班级物理学三班
成绩:
评语:
1、题目:请在总结教育实习活动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教学实践,设计
一份完整整的教案。2、要求:①教学目标阐述准确、清楚,具有可操作性;②教学过程体现探究式教学,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和
逻辑性;③在教学思路、教学活动、教学手段、学科知识处理方面有所
创新;④教案格式规范,教学思路清晰,文字表达准确、清楚。
f教学设计
汽化与液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掌握沸腾的条件。(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2、过程与方法(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2)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事物的量变一定程度引起质变,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汽化、沸腾、蒸发的定义2、沸腾的特点3、影响蒸发的因素
难点: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三、教学教具
教科书、酒精灯、温度计、铁架台(带铁圈)、烧杯(带水)等
四、教学课时:2
五、教学过程
17
f第一课时
一、情景引入
1、实验:在黑板上用布蘸水写下几个字,过一会儿这几个字就不见了。提出问题:字到哪去了?2、提问: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引入:物理学把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把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4、同学们想知道这神奇现象的原因吗?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讨与此有关的汽化和液化现象。(板书: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注意区分气态的“气”与汽化的“汽”字。
二、新课进行
实验探究1、学生观察:字不见了。学生进行讨论回答:变成气体跑到空气中了。2、课本实验:(1)在白色通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排尽空气后扎紧袋口,并将其
放入热水中,观察塑料袋的变化。(2)让学生把塑料袋从热水中取出,观察袋内的变化情况。
学生根据现象回答:(1)酒精变成酒精气体了。(2)塑料袋又瘪了,酒精又变成液体了。在我们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中有许多类似的例子,请同学们先讨论一下,举
出生活中的例子。师:联想生活中的汽化现象,那么水烧开是不是汽化总结。(板书:沸腾的概念)
对水沸腾进行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