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是活泼好动的,作为课外阅读活动的实际组织者,教师要尽量设计一些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阅读活动,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的软环境,吸引学生们参与到课外阅读中来。
三、注意意志锻炼,培养能力习惯。1、配合课堂教学,加强方法指导,当好学生课外阅读的导航员。作为教师,必须将课内外结合起来,课堂上创设宽松的环境,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自读、思考、想象、质疑、批注、讨论、交流、书写、记忆,还应该结合课堂教学,站在学生的角度,向他们推荐适宜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课外读物,并当好点拨者和讲解员,将课内习得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活动中。语文应当如此,其它诸如数学、科学、综合实践等等课程也应当如此。总之,尽可能让学生博览群书,使学生课外阅读向广、精、远发展。2、适当指令强化,培养阅读的意志品质。有调查表明,如果学生能每天坚持课外阅读一小时左右,效果将是十分显著的。然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课外阅读的意志品质普遍较差,不能持之以恒,阅读积累很少。如果信马由缰地任由学生课外阅读,学生是不可能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品质的。根据小学生意志品质随年龄增长不断提高的发展特点,在中高年级,我们可以通过逐次增加课外阅读的时间,逐步提高阅读要求的办法来培养学生课外阅
f读的意志品质,增强注意力持久性,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平均每天达到1小时左右(不超过15小时为宜),提高课外阅读量。
3、适当分类积累,读写适当结合。课外阅读如果仅仅停留于读,对学生个体发展而言,那将是毫无意义的。有些知识,需要学生内化于心,有些知识,可以书写于纸。因此,可以适当教给学生一些分类积累的方法,读写的方法,比如用一个积累本分类收集各方面的小知识,填写读书登记卡,写读书日记,写读后感,并尽可能以竞赛或是展评的形式进行,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参与兴趣,逐步掌握基本的课外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