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些商业银行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也未做出及时必要的限制致使风险在整个金融业内得到积聚和迅速放大。
f二对我国银行业的战略思考1、我国银行业要不要继续推进金融创新美国发生了金融危机使得人们一提到金融创新就谈虎色变。对此我们必须看到在金融创新上我国与美国的问题正好相反美国是金融创新过剩而金融资源不足而我国问题的症结在于金融市场发育滞后金融创新严重不足从而造成了金融资源的大量闲置及配置不当。这种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严重不适配的状况实际上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质量改进的瓶颈制约。显然积极推动金融创新依然是我们推动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2、要不要推进商业银行的综合化经营有人认为综合化经营在本次金融危机中起到了明显的放大效应。我们认为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综观在此次危机的金融业损失最惨重的是独立的投资银行如五大投行以及固守基础银行业务、规模较小的银行因为它们没有足够的规模和多样化的业务来消化抵押贷款和公司债券违约不断增加所带来的损失而真正实行综合化经营的大银行相对稳健得多。综观汇丰、瑞银、渣打、三菱日联、摩根大通、苏格兰皇家银行、德意志银行等等这些国际大型银行大多具有上百年的悠久历史其间经历了无数次经济周期和数次金融危机但他们一直屹立不倒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这与他们的综合化经营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不无关系美国花旗银行最近股价暴跌濒临破产的边缘是其对金融衍生品的过度投机所致。无可讳言从经营管理、风险控制、产品创新、国际化水平等方面比较我们仍与国际一流银行存在较大差距
f国际竞争能力总体有待提高。尤其是在最近十多年的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大潮中国际大银行主要是通过强强联合、大规模的兼并收购加快“跑马圈地”的步伐迅速成为业务网络遍及全球并覆盖所有金融领域的综合化金融巨擘。高速成长中的中国自然成为其全球化布局中的一个重要战略阵地。如何与这些强大的国际竞争对手同台共舞是国内每一家银行都在思考的问题。我们不能由于金融业的分业经营而侥幸地躲避了本次金融风暴就沾沾自喜如何摒弃骄傲心态、树立危机意识、在成功模仿的背后进行原生态的创新、寻找新的盈利模式不能不说是摆在中国金融业面前的重要课题。二、中国银行业盈利模式的现状与差距
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经济与市场环境下以一定资产和负债结构为基础的主导财务结构。从利润结构的角度划分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