础上产生的,由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3)自然属性(男女两性的差别和人类固有的本能,从而构成男女结合的生理基础和家庭成员关系在生物学上的特征)是婚姻家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4)社会属性(婚姻家庭受上层建筑制约和影响)是婚姻家庭的本质所在。6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7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夫妻相互忠实、尊重;家庭成员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8结婚的法定条件(一)必备条件:(1)必须是男女双方完全自愿。(2)必须达到法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3)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未婚,离婚,丧偶)(二)禁止条件:(1)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2)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三)法定程序: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符合规定条件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1法律的一般含义(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3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综合以上三方面,可以将法律定义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f(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2)从法律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3)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组成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1)法律制定(立法)(2)法律遵守(守法)(3)法律执行(执法)4)法律适用(司法)5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3)加快建设法治政府。(5)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6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1)结构上的相关关系。(2)总量上的等值关系。(3)功能上的互补关系。7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第二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1社会主义民主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