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的东西从传统领域中解脱出来。由于它复制了许许多多的复制品,因而它就用众多的复制品取代了独一无二的存在;由于它使复制品能成为接受者在其自身的环境中加以欣赏,因而它就赋予了所复制的对象以现实的活力。”3在传统的艺术作品中,艺术品有一种此时此地的独一无二性的特征
f“光晕”。“所谓‘光晕’意味着艺术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独一无二的存在,它总是蕴含着原作的在场。‘光晕’使艺术作品对于‘复制品’和‘批量产品’保持着它的权威性和神圣性。与‘光晕’相关联的原作的在场是艺术作品成为不可复制的东西,从而赋予它们以某种崇拜价值和收藏价值。这使得传统艺术作品具有‘拜物性’,即它只供少数有教养或有财富者享用,成为少数的人的特权”。4在机械复制的时代,艺术品都可以复制,然而即使最完美的艺术复制品也会缺少一种成分原作的原真性,并且也必然欠缺一个基本元素:时间性和空间性,即它问世地点的独一无二性。
二传统的文学文本是由单一语言文字构成的,阅读文本应指读文,而如今则流行“读图”。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传播技术和视觉技术的进步,“读图时代”已经到来,它正迅速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方式,甚至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经验。毫无疑问,现在已是一个“读图时代”。所谓“读图时代”,就是指当下文化的某些转向,这里图像压倒了文字,文字已成为西阳下没落的贵族,较之过去,人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似乎有衰退之势,图像为何在消费文化下如此盛行?其根源是什么?马克思曾对古典资本主义的分析中指出,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使商品具有某种神秘性,商品交换的物的关系遮蔽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而在消费社会中,传统的“商品拜物教”在“读图时代”
f似乎在某种程度上也已转变为一种新的“图像拜物教”,当“读图时代”中图像从各种媒体中突显出来,成为这一时代最富权威、最强势的媒介时,图像也就被“魅化”了。它还可以营造一个超现实的虚拟想象世界,可以提供这个时代所特有的感性的、快乐至上的生活方式及其意识形态等。当“商品拜物教”合乎逻辑地转化为“图像拜物教”,人们在商品上所聚集的许多神奇魔力,则顺理成章地误置在图像上了。对商品的魔力的膜拜也就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对图像的膜拜了。
当今“读图时代”所流行的文化,几乎把卖点都集中在图像上,把吸引眼球作为营销新策略,以视觉的快感压倒一切。“图像拜物教”从本质上说就是对图像所具有的虚幻魔力的崇拜,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