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可,是新出现的一个关于地理学细分市场的问题,特别是东亚地区,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造访保护区。Kerstetter,Hou,a
dLi
(2004)和Tao,Eagles,a
dSmith(2004)研究发现,中国台湾的生态旅游者与欧洲、北美地区的生态旅游者有显著差异,尽管是由于采用欧洲的评估标准所造成的这些差异,却也进一步加强了Carter’s(2006)的断言:生态旅游本质上是一种西方的结构。Weaver(2002)认为,存在一种与众不同的东亚生态旅游者类型,他们更容易被植物与地理所吸引,远甚于富有魅力的巨型动物,这种旅游者与这些景区有着密切的美学与哲学的联系,而且非常适于在一个严谨的动态组中来加以研究。然而,尽管有着极高的参与水平,这种非西方模式的生态旅游仍缺乏随后的研究。
(二)生态旅游消费行为的研究
关于国外生态旅游营销的研究,对生态旅游的解读与营销同时在生态旅游的供给方与需求方之间寻求平衡点。近年来,对生态旅游的解读在文献研究中获得足够的关注,因为其不仅能提高旅游者求知和满意度,还能积极的影响旅游者的行为。至于如何达到这些结果一直是学者研究的主题,除了Weilera
dHam(2001)对概况的研究,还有诸多案例研究,日益集中于对生态旅游的解读,从而在旅游者行为上引起长期的变化(A
derse
Miller,2005ChristieMaso
,2003HughesMorriso
Sau
ders,2005Orams,1997TisdellWilso
,2005)。Twidalea
dBour
e(2003)因其对该行业的专业性的解释,而开展了一项值得额外关注的也更新颖的研究,分析了在南澳大利亚一个遗址的作为说明的标识系统,得出结论,该标识系统大部分是不准确和具误导性的,从而剥夺了旅游者获得高质量和有益的学习体验。
二、国内生态旅游营销研究进展
20世纪90年代,国内也开始关注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首届生态旅游研讨会于1994年召开,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也得以成立。1996年,我国成功举办国际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使生态旅游的理论得以应用于实践活动。1997年,“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召开,肯定了生态旅游能积极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1999年,昆明成功举办世博会,该年也是我国的生态环境旅游年,有关生态旅游的研讨会在不断开展,从而也促进我国生态旅游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学者对于生态旅游营销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中国生态旅游市场的需求研究、中国生态旅游营销研究、中国生态旅游营销战略研究。
(一)中国生态旅游市场的需求研究
当前,中国生态旅游的市场需求在不断增强。之所以产生这种需求是因为人们越来越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