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由国外大学学生社团建设和发展得到的启示
社团是指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们为了同一目的和目标而自愿组织的群众性团体。在国外,社团不但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而且承担了许多社会责任,在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外许多精英人物如尼克松、肯尼迪、克林顿、布什等都曾是学生社团的风云人物。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大学学生社团发展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国外大学学生社团发展历史美国的社团组织形成可追溯到殖民地时期,而大学中最早出现的学生社团是耶鲁大学于18世纪后半期由学生自发组织的一些文学社团,其后被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借鉴效仿。19世纪初,许多以希腊字为名的兄弟会在各个大学成立,社团成为学生进行课余社交的重要桥梁,但由于这些社团所组织的活动多侧重于生活享乐,遭到了学校的强烈反对甚至清除,只是收效甚微。到了19世纪60年代,美国各大学开始建立大学体育馆,学生社团突破自身局限,积极参与体育竞技、戏剧表演等活动,同时也渐渐脱离了校方的控制,成为自我权益保护的团体。从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人们逐渐认识到,在大学教育中,课堂教学并非
f唯一的途径,学生社团活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素质也大有裨益,因此以推广民主政治和社会改革为主旨的学生社团陆续在各大学出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教育思潮,学术研究与课外活动双管齐下,被认为是“完整的”教育,大学学生社团也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进行社会问题研究。二战结束后,百废待兴,美国大学生将更多的关注投入个人学业,在社团活动方面表现得较为沉寂,学生社团处于发展低谷期。20世纪60年代,美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校园运动,学生社团在反对越战、反对种族歧视等运动中表现得异常活跃,重新得到了社会的重视和认可。而时下,美国大学的学生社团已在大学校园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国外大学学生社团发展特征1学校高度重视,种类繁多,学生参与度高1984年,美国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的调查报告称,美国50的大学本科生每周至少参加1个小时以上的有组织的学生活动(不包括体育活动)。《哈佛学院学生手册》中这样写道,“学生参加社团,分享不同的观点,将有助于激发灵感,发掘潜力,培养能力,通过合作完成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大学不仅仅是学术,还有更多宝贵的追求,哈佛学院将帮助你在社团中成长,获得更多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