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读题,看有哪些运算(、×、),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用语言描述:先算“105”的差,再算“5乘差”的积,最后算“15加积”的和),再落笔按思考的顺序进行计算。⑵重视书写规范。书写无错是计算正确的必要条件。无论是抄题还是脱式计算,教师均严格要求学生格式规范,书写工整、卷面清洁(3)指导仔细验算。验算是计算正确的保证。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示范,提高学生对验算重要性的认识,使检验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并且引导学生创造多种验算的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估算法、代入法等,使学生提高验算兴趣,增强验算能力,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2、强化“凑整十、整百、整千”口算练习。口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一个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和速度的高低,与他口算能力的强弱是成正比的。只有坚持日积月累,才能达到准确、熟练。如:每个年级都有一些“凑整十、整百”的口算练习,教师要特别重视,如:2×25、2×125、4×25、4×125、6×25、6×125、8
f×25、8×125,让学生看到125就想到8,看到25,就想到4。有些常用的结果,要求学生熟记下来,可以提高对相关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3、注重估算练习。在计算前对结果进行估算,可以使学生合理、灵活地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在计算后对结果进行估算,可以使学生掌握有价值的检验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就知识的特点去多角度的挖掘和引申估算的内容和技巧,尽可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估算知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例如掌握四则运算值的规律。在自然数范围内,两个数相加的和不小于任何一个加数;减法中,差、减数不大于被减数,被减数不变,减数与差的变化相反;乘法中一个因数小于1,积肯定小于另一个数;除法中除数小于1,商反而大于被除数等等。4、加强对比练习。对于容易混淆的计算问题,或者为突出新知识的特征,让学生通过练习对比帮助沟通与辨析,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知识的内涵、特点和规律,也能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如将①25×4÷25×4与(25×4)÷(25×4)对比;②197+3×3-59与(197+3)×3-59对比;③(4×8)×25与(4+8)×25对比练习,通过辨析每组题目的异同点,克服旧知识的负面迁移,也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5、坚持每天进行10分钟的计算训练。练习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水平,要让好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习题的具体选择原则:
f紧扣教材例题、做一做,《自主练习》、《课堂作业》里的练习,要求学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