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
1.作者对生命有哪些感悟?这些感悟矛盾吗?
答案示例:作者先是感悟到生命的易逝,一个人拥有的一切包括青春、健康甚至器官都
可能失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作者又感悟到生命的永久,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个体的生
命终将以新的形式永久存在。这些感悟看似矛盾,其实是不矛盾的。就个体而言,生命是脆
弱的,易逝的;就生命的整体而言,它又是延绵不绝的,永久存在的。
2.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第二部分2-4:
正面论述“永久的生命”这一话题。第2段:以小草和牛犊为例,论说生命的神奇,是从
外在现象来说。第3段:论说生命本体的流转,着眼于生命的内部特征。第4段:转到议论
现实,批判暴君,赞美永久的生命。第三部分5:高度赞美生命的永恒。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如何理解“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答案示例:“凋谢”指个体生命陨灭,“不朽”指生命现象永存。何以成为奇迹?指个
f体生命与生命集合体在易逝与永存方面相差甚大,却又都是生命,这令人惊奇;也指“凋谢”和“不朽”本来不可调和,却又同时上演着协奏曲,让人慨叹。
2.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示例:作者写对生命的感悟,使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入低谷;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更能够打动人心。
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1.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试举例说明。1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2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3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答案示例:1对比。“生命”和“衬衣”相对比,突出表现了“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我们都非常可怜!”表达了无可奈何的思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