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老吉“添加门”事件看危机公关
摘要:企业发展过程中,难免遭遇到各个方面的危机。政策环境变化、产品质量问题、自身管理不善、同业竞争等等各种因素,让企业陷于危机之中。处理是否得当,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王老吉“添加门”危机事件让王老吉面临严峻的考验,然而王老吉却凭借其出色的公关处理避免了破产的命运,所以我们从王老吉的公关处理方式进行分析。2003年,被传可预防SARS的凉茶业大为振兴,王老吉也借此良机突飞猛进,年销售额以接近一倍的增幅上涨,在2005年前后,更达到130的增幅。到2008年,销售额猛增到120亿元,成为瓶装饮料的第一名。就在王老吉市场飞速扩大时,来自消费者的投诉也开始陆续出现。2008的512汶川大地震,红罐王老吉慷慨解囊,为灾区捐款1亿元。如此高调献爱,加之行之有效的网络营销,赢得了国人的感动和敬意,王老吉的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以及销售额随之快速增大。
2009年4月13日,杭州消费者叶征潮在他的博客上公布了对王老吉的诉状,包括侵犯自己的健康权以及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认为自己的胃溃疡是由于饮用王老吉所致。此外,重庆有消费者称饮用王老吉后头晕,也计划起诉王老吉,并声称是为了“全体市民的身体健康而打官司”。一把夏枯草,将原本用来降火的王老吉,置于水深火热之中。2009年5月11日,对王老吉这个百年品牌老说,应该是一个非常阴暗的日子。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新闻发布会在卫生部五楼新闻发布厅举行。会上,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常务副所长严卫星表示:关于王老吉茶的问题,因为食品安全法已经规定,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是卫生部公布的,卫生部过去也发布过这样的名单,的确王老吉中的有些成分和原料不包括在内。王老吉中的有些成分和原料,不在食品安全法已经规定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之列。这意味着流传了170多年的,以王老吉命名的凉茶涉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消息公布后,王老吉经销商请求退货,产品下架等事情每分秒都在发生,银行在观望。至此,王老吉卷入“添加门”风波。然而,在外界看来,王老吉应该马上站出来做出澄清和解释。可是对于外界的质疑与媒体的曝光,王老吉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干脆置之不理。其实,正当人们为其为何如此低调失语而百思不得其解时,王老吉的危机公关却在悄然进行。危机之后的第二天,广东食品协会就紧急召开记者招待会,向媒体出示国家卫生部20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