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一会,那个学生就将更正的错题和自己多作的5道同类题交了上来。也许有人会说这位教师没有师道与尊严,可学生会心的接受这个了惩罚,师生可乐,却能表达着师生间的默契。在案例二中,教师采用的惩罚方法,也是孩子们在课余玩游戏时的惩罚规则,这个惩罚看出学生也是乐意接受的。
我曾在网上也看到这么一些班规:1作业不按时完成者,第二天晨会课上要讲一个3分钟的古人勤学的小故事;2上课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课后到教师办公室读5遍课文,回家写一篇读后感,第二天张贴在教室黑板报上;3相互打骂者,罚整理对方的书包;4自身卫生缺乏,随地乱扔者必须在校园拣一袋的纸屑;5作业字迹潦草者放学回家临一页帖。
f以上条项,每条前半部分是学生间的违纪现象;后半部分就是所谓的惩罚。惩罚形式多样,有说的、有做的、有收集的、有写的……这些惩罚带着理解和宽容,包含着惩罚者对被惩罚者的爱,这是甜甜的惩罚,是善意的惩罚,这些恰如其分的惩罚学生能不接受吗?
三、惩罚后如何“善后”?【巴班斯基说得好:“任何惩罚都必须同时有对产生这种或那种过失的原因和环境的分析。”】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惩罚,都会给学生的心灵带来或多或少的创伤,我们要及时帮助学生抚平伤口,不能一罚了之,否则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还会造成新的伤害,出现事与愿违的局面。因此,最好的做法是一开始就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先教后罚。我们在惩罚后还要留心观察学生情绪,及时疏导。一些学生因为心理素质较强,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处罚,教师对他们应激励为主,鼓励其再接再厉改正错误。当然也会有些学生出现反常行为,如哭泣、沉默、摔打东西、甚至骂老师等,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对这些学生有必要的话要先暂停惩罚,待教师积极进行疏导,学生走出思想误区,心服口服后再惩罚。只有这样,才能使惩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总之,我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实行惩罚,怎样去对待惩罚。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惩罚是很有必要的且不可缺少。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