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I、Mb、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心肌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cT
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5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比较对照组与不同发病时间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T
I、Mb、CKMB水平。结果观察组不同时间血清cT
I、Mb、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cT
I、CKMB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2~6h升高,至12~24h达到峰值;Mb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2~6h升高,至6~12h达到峰值。察组6~12h死亡5例、12~24h死亡3例、24~72h死亡2例。结论血清心肌标志物cT
I、Mb、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不同阶段水平不同,联合检测三种指标可减少误诊及漏诊,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急性心肌梗死;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急症,发病凶险,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对及时抢救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降低其死亡率至关重要。随着对心血管疾病的深入研究及临床检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心肌标志物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治疗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等方面15。本文通过对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心肌标志物cT
I、Mb、CKMB进行联合检测,探讨其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5例为观察组,其中男38例,女17例,年龄38~106岁,平均年龄(644±139)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制订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1,且于发病后2h内入院。排除合并肺、肝和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伴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疾病,痛风及恶性肿瘤患者。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628±92)岁。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研究对象均采集静脉血4ml,以3000rmi
离心10mi
,分离血清。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T
I、Mb、CKMB水平;观察组需检测三项指标发病后2~6h、6~12h、12~24h、24~72的水平。仪器为德国SIEMENSCe
taurXP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试剂、校准品均由德国SIEMENS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说明书步骤进行检测。
13参考值6血清cT
I参考值:0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