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19世纪中期文学第一节概述批判现实主义1、名词解释:
是19世纪30年代在法国出现,后在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欧美具有极大影响的一种文学思潮。司汤达率先提出现实主义的文学纲领,后经巴尔扎克、俄国的别林斯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理论支柱。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以长篇小说见长。代表人物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托尔斯泰;代表作品有《红与黑》、《人间喜剧》、《艰难时世》、《复活》等。2、特点:真实和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深刻地揭露现实矛盾和批判社会罪恶。【在他们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崩溃,资本主义的兴起,也可以看到农奴制的暴虐,资本剥削的残酷。特别是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揭露和批判,更是广泛地涉及各个领域,尖锐地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勾勒出一幅幅触目惊心的悲惨图画,引起人们对现存秩序的深刻怀疑和不满,因而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同情社会下层的小人物,反映他们的悲惨命运和内心痛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阶级关系的变化,人道主义也有了新的特点。“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其锋芒所向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封建贵族,而且还针对当权的大资产阶级。因此,弱肉强食、尔虞我诈、惟利是图等等败德,都受到了他们的批判;遭迫害、受欺凌的小人物,得到了他们的同情。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劳动人民的愤懑不平和反抗斗争。】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并注意细节的真实。
第二节司汤达一、司汤达(17831842)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二、《拉辛与莎士比亚》是其第一篇美学著作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篇美学宣言三、《红与黑》表达反复辟的深刻主题【小说原名《于连》,后来改为富有
象征意义的《红与黑》,副题是“1830年纪事”。】1、于连的形象: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于连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出生
地位低下,于连很早就形成了一种反抗和仇恨贵族大资产阶级的心理。爱读书身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培养了他的平民崇拜拿破仑,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然而封建等级制使他希望破灭;而后他看到教会盛极一时,他投靠了教会,于连以虚伪为武器、以反抗和投协为手段,开始了个人奋斗式的道路。于连的性格是矛盾的。受压后就反抗,当个人名利得到满足后就妥协、投降。在德瑞拉市长家做家庭教师,具有平民意识的他应聘的条件是和主人桌吃饭,显示出反抗的精神。在贝尚神学院:为了出人头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