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区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
(2011年8月25日第三次修改)
一、总则1、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教学工作常规是指导和规范学校、教师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天心区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是对全区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本《常规》包括总则、教学计划、教学准备、课堂教学、作业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教学管理、附则等内容。3、本《常规》的实施目标是:(1)明确教育教学重点。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年龄、心智、身体特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2)促进学科课程的实施。正确处理课程的统一性与创造性的矛盾,提倡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创造性地实施课程。(3)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勤于动手、搜集和处理信息的习惯与能力,培养主动获取新知、进行交流与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完善以评价促教学的机制。促进学校、教师积极开展教学评价改革,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实践,并把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作为评价学校、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二、教学计划4、学校必须按照国家、省市区关于课程设置的相关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学科教师必须依据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分学期制定教学计划。5、中小学教学工作计划包括学校教学计划、教研组计划(备课组计划)、学科教学计划、校本课程实施计划、潜能生辅导计划、课外活动辅导计划。
f6、计划的基本要求:(1)计划要于学期开学第二周前完成,一般包含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及目标、工作措施、时间安排、活动安排等内容。(2)教师学科教学计划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A、学情分析:对学生的学力基础(包括学科知识与能力基础、学习方法和非智力因素分析、优生与学困生)及原因分析;B、教材分析:学期教材的基本结构,在本学科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重、难点的分析等;C、教学任务或目标:D、主要措施:包括减负提质、学生辅导、教学检测及评价的相关措施,要求详细、具体、切实可行;E、教学进度及活动安排;7、学校要对各种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讲评。
三、教学准备8、学科课程均应备课。(1)新课、复习课、作业讲评课、试卷讲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