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迫着人民,时时忧心“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西门豹听了这些骇人听闻的事情,没有表示反对,反而“愿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从语言上看是诚恳的。西门豹到底是支持还是反对呢?留下一个悬念。第二段,“至其时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这段也分三层。先写西门豹如约参加为河伯娶妇的聚会。接着通过写到会的人,写聚会规模盛大,场面热闹。列举“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等有身分、地位的人都到会,又加上“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说明场面搞得隆重。这里用词准确。“皆会”者,“往观之者”,都是些不同身分的人。“会”者,指为河伯娶妇仪式的主持者或事件的参加者。而“观”者是一般平民百姓,是受害者。这说明人民往观,是被地方官强制带去的,是为这个虚假的隆重仪式壮声势的。第二层,写西门豹对三老、巫祝进行惩治的经过。先写大巫妪,“从弟子女十所”,作神弄鬼,威风凛凛。西门豹也装出对神的虔敬,提出“得更求好女”,让大巫入报河伯,首先惩治了大巫。西门豹之所以首先拿他开刀,是因为他装作半神半人,上能通神的角色。这场迷信活动的欺骗性都是通过他来体现的。惩治他,便于揭露骗局。在接连投下三个小巫之后,又假借“巫妪、弟子皆女子也,不能白事”,于是又将三老利用政权力量导演这场迷信活动的罪魁祸首投入河中。然后,西门豹又“簪笔磬折,河立待良久”,装出对河神的无限敬畏,等待河神吩咐的样子。到此,斗争是极为尖锐的,故事情节的发展达到了高潮。这一段对西门豹形象的刻划也是最精采的。西门豹完全用尊敬河神,拥护为河伯娶妇的样子,惩治了以河伯娶妇为名残害人民的这帮坏蛋。从多方面刻划了西门豹的形象。用“豹视之”,写他对河伯妇的认真审查,用“顾畏三老”和“烦大巫”写他对三老、豪长者以及女巫的谦恭,但这一切都是表面上的。他外松而内紧,胸有成竹,在斗争中坚决而果断。对大巫的制裁是出其不意,不容迟疑,“即使”、“共抱”写出时间上迅疾,措施之严密。尽管西门豹还“簪笔磬折,河立待”,可是已经使“长老、吏、旁观者皆惊恐了”。说明骗局已被揭穿,他们已经看清了西门豹的真正意图。所以当西门豹表示“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的时候,这些家伙吓得狼狈不堪,“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他们求饶投降,彻底暴露了怯懦虚弱的本质。他们的威风扫地了,骗局已经戳穿了。西门豹又借口“状河伯留客之久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