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层,根本没有真正的讨论与合作,使合作学习形式化,浮在表面,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合作学习分工不明确
1很多教师在分组时未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差异性,随便进行分组。2没有指定行之有效的小组合作规则,小组合作分工不明确,导致各个成员不清楚自己的任务。3教师的监督指导也不到位,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简单的“优帮差”,“差生”只是简单的被动接受,没有主动参与,或者没有发挥到自己的作用,未能在学习活动中取得进步。
(三)合作学习未能深入到重点
部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不足,对教材、课程标准、学生实际情况掌握也不够深入,学生合作探讨的仅仅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知识,而重点难点却由老师以传统式灌输教育来开展,从而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皮毛,无法深入。
(四)教师暗示问题答案
在合作学习中,部分教师总是担心学生不能解决问题,或者不能在计划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就把答案暗示给学生,或者直接告诉学生,表面上在合作学习,实际上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五)评价方式不够科学、全面
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求问题的答案,不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满足于预设问题的解决,不鼓励新问题的提出;只限于标准答案,不接纳问题的多解性,只夸小组的发言人,忽略集体的智慧。课堂教学中,这些对学生积极性的促进缺少推动力,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三、针对误区采取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合作学习,发挥教师作用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绝对权威。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教师与学生都处于民主平等的地位,教师的角色呈现多元化,核心的作用是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真正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设计好合作学习的目标、过程和方法;需要教师是合作学习的参与者;需要教师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具体的学情,对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进行监控。
(二)合理的分组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分组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每个学习小组的人数一般4人,每个小组内的成员的性格性别、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小组成员的多样性有利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取长补短,利于分工合作。然而,每个小组的综合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格性别等都趋于均衡,这样才有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促进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进步,学不同的数学。
(三)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将知识内容设计成有利于进行合作学习的形式。
首先确定主题的形式;根据学生原有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