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要认养其中的一盆君子兰,在坚持给君子兰喝了半个多月的“牛奶洗瓶水”后,儿子就忘了它。我和爱人看在眼里,但就是不给他的宝贝花浇水,等儿子忽然想起这回事冲到阳台上去看时,他的君子兰已经枯萎了。儿子哭了!失职的后果已经惩罚了孩子。一盆枯萎的君子兰,比什么都有说服力它讲清了“责任”二字的重大。(二)给予儿童锻炼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可以训练孩子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起。当孩子对自己切身的种种事情都能负责到底的时候,才能要求孩子对其他的事情逐一负起责任。特别要提醒父母的是,要想训练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不要替孩子
f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你还小”、“你不懂”、“你不行”,而要给孩子一定的锻炼机会。孩子们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远远超出成年人的想像。成年人认为孩子不能做的事,可能孩子完全有能力驾驭。因此,父母们要尽量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和勇气,这样孩子便可以在自我服务中增强责任心。父母的包办行为会使孩子失去责任心,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父母就要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纠正他的不良习惯,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庭中要有明确的分工,父母应该分配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当然在刚开始的时候需要父母对孩子进行检查和监督。特别是要明确地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他自己的事,不是父母的事。让孩子处理自己的事情,目的就是要克服孩子的依赖性,培养独立性,也就是让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去处理自己应做的事。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如我的家庭要求家人洗澡后把换下的衣服放进洗衣机,可八岁的儿子经常忘记,于是我让他用本子记下洗澡后该做什么事,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从此以后,儿子再也没有忘记把脏衣服放进洗衣机,他为自己的进步感到自豪。可见,当要孩子记住做某事时,与其大人经常提醒,还不如让孩子自己记下要做的事情,这样孩子也慢慢地学会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只有学会了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才能逐步地发展为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负责。(三)给予孩子必要的支持责任心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在一定的年龄段自动出现的,它需要在长年累月的生活中慢慢形成。幼儿的责任意识还不稳定,其行为习惯需要通过模仿或反复训练而逐步形成。因此,父母在对幼儿提出行为规则的同时,还要进行耐心的指导和反复的训练。如孩子游戏结束后,让他认真收拾玩具并放回原处等。长期不断的训练,不仅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