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系统、生产区域、岗位的重点管控,通过隔离危险源、采取技术手段、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控设施等措施,回避、降低和监测风险。要强化风险变化管控,当运营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及时进行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要对安全风险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逐一落实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和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在线监测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措施、应急管理措施等),对于低风险,由队组(车间)进行控制和消除;一般风险,由相关职能科(部)室进行监督控制和消除;较大和重大风险,由公司级领导按照分工,进行监督控制和消除。集团公司业务处室和各板块公司对较大、重大风险控制和消除过程进行跟踪落实。各单位制定、完善管理标准和管控措施应当符合以下要求:能消除或减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危害;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危害;能有效地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互救条件。
f(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档案。对安全风险评估确认的风险要填写清单、汇总造册,按照职责范围报告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上级公司安全管理机构,各级安全管理机构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六)实施安全风险公告警示。要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公告本单位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要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管理层和每名员工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
(七)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严格落实“班组日查、队组(车间)周查、单位月查、集团季查”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并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尤其要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对于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同时向所在地负有安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