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中国碳交易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作者:冯志远李磊阳来源:《对外经贸》2015年第02期
摘要在世界碳交易市场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也逐步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各试点地区的碳排放交易所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状况。研究认为,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尚未成熟,存在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分割问题,据此提出积极培育碳金融市场主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的措施建议。关键词中国碳排放;碳交易市场中图分类号F752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5)02006403作者简介冯志远(1987),男,河北承德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管理与创新;李磊阳(1986),男,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金融和货币政策。一、引言碳交易市场,是指由各种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交易活动和金融活动所组成的市场。碳交易市场的形成来源于温室气体国际减排公约《京都议定书》的相关规定。《京都议定书》主要规定了三种市场机制来控制世界的碳排放总量,从而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控制碳排放的总体标准。这三种市场机制是联合实施机制(Joi
timpleme
tatio
,JI)、国际排放权交易(I
ter
atio
alEmissio
Tradi
g,IET)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交易的清洁发展机制(Clea
Developme
tMecha
ism,CDM)。其中,在中国得到广泛运用的是清洁发展机制,即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直接进行节能减排项目投资,或者通过购买碳排放权份额的方式,获得核证减排单位(CertificatedEmissio
Reductio
s,CERs)。这三种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的实际运用,使碳排放权量化为无形商品,构成了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基础。《京都议定书》及其相关配套文件规定各缔约国在一定时期内的节能减排进度、碳排放权的配额,缔约国政府再向参与碳交易的企业分配年度碳排放权配额,若企业的碳排放权配额不足或者多余,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在二级市场上购入或者卖出相关的配额,从而形成了碳交易排放体系的微观基础。据汉能集团最新发布的《全球新能源报告2014年》显示,2013年全球碳市场交易总量1042亿吨,交易总额约为5498亿美元,其中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是全球碳金融市场的引领者,占全球碳信用交易的65;其次是清洁发展机制,约占33。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20年,全球碳交易总额有可能达到35万亿美元,并将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交易市场。二、中国碳排放与碳交易市场现状(一)中国碳排放总体状况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