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碳排放量在过去20年里急剧上升,并在2006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根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呈现急剧上升趋势,20072010年中国的碳排放量占世界碳排放量的比重由2162升至2465(见表1),即全球每年近14的温室气体来自于中国,中国的污染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将成为全世界的负担。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必须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对此,中国中央政府已经采取行政措施,通过向地方政府层层下达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指标的方法实施控制。这种方式在减轻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远不足以应对形势需要。当前亟须扩大和完善有效的市场化方式来增强市场上相关减排主体的内在动力,增强减排主体的积极性。表120072010年中国碳排放总量情况年份2007200820092010世界碳排放总量(千吨)314115220322072610320495800336153890中国碳排放总量(千吨)67918047703544397692210982868920中国碳排放量占比()21622184242465数据来源:WorldDevelopme
tI
dicatorsWorldBa
k(二)中国节能减排目标基于中国碳排放总量的不断上涨、碳排放量占比的不断提高,中国政府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做出承诺:到2015年,中国的碳强度和能源消耗强度在2010年的水平上分别下降17、16;2020年,碳强度要比2005年降低40~45。为此国务院制定《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在能源强度上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主要产品(工作量)单位能耗指标达到先进节能标准的比例大幅提高,部分行业和大中型企业节能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三)中国的碳交易市场现状1中国碳交易市场配额的总体规模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提出要“逐步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初始阶段,中国选定了北京、深圳、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7个地区作为碳交易市场机制建设的试点地区。7个试点地区采用了类似EUETS(Europea
U
io
Emissio
sTradi
gScheme,即欧盟温室气体排放贸易机制)的制度设计,即总量控制下的排放权交易,同时也接受了来自国内自愿减排项目产生的抵消碳信用。截至2013年底,中国的碳交易市场配额总体规模为1082亿吨,重点集中在电力、水泥、钢铁以及石化等重化工业,形成了近十个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