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说会有利于中国金融市场的深化,但对银行业而言竞争和盈利的压力会越来越明显。
f三、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银行业应对风险的措施
依据实际情况调整海外业务战略与策略
随着中国银行业的海外业务拓展的速度加剧,所遭受的预期阻力也会越来越多。为此,中国银行业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海外业务的开展应立足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中国银行业拓展海外业务、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必要前提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面对当前的金融形势,中国银行业需要立足自身发展,摒弃机会主义投资思维,以企业长远战略作为国际化经营的基础,理性的战略投资才是明智的选择。第二,中国银行业的海外业务必须建立在价值投资的基础上,应做好对国外情况的深入分析,并将海外业务风险纳入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中来,对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并实施有效的监控。第三,积极与外国政府和金融机构的交流、沟通和磋商,做好宣传攻势。中国大多数开展海外业务的银行都具有国有化背景,因此,在开展海外业务时,其商业行为常常被“扣上”政治的帽子,这些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银行业海外业务的开拓。因此,
f积极地宣传对于打消外国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身份的疑虑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积极防范信用风险
目前中国银行业潜在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中长期贷款比例偏高、大额贷款比例偏高、政府背景类企业贷款比例偏高。由于中长期贷款占比上升,定期存款占比趋降,存贷款期限结构错配压力开始显现。要使得信用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重点防范房地产贷款的违约信用风险。中国银行业要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吸取足够的教训,要高度重视防范购房者和房地产开发商贷款违约的信用风险。必须认真执行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相关规定,必须严格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第二,银行要定期对大额贷款施行信用评估,对于新产品或业务风险,银行应制定恰当的风险管理程序和风险控制措施。第三,必须坚持在授信标准下运营,并且对单个交易对象和关联交易对象群体都建立授信限额。第四,在防范衍生产品的信用风险方面,是要选择能守信的交易对手与其交易,同时从事衍生产品业务的金融机构必须有能力每天对信用风险、交易头寸和市场变化进行监控,能及时发现风险,及时采取止损措施。
f加强操作风险管理,大力推动金融创新
操作风险管理方面,中国银行业要从内控入手,大力防范操作风险。要进一步完善中国银行业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控机制,严肃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