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高测量方法:受试者坐在身高坐高计上,骶骨、两肩胛间及头部的位置与测身高相同。两腿并拢,大腿与地面平行,上肢不得支撑于坐板上,双足平踏于地面。测试者用手将水平压板轻轻下滑,轻压受试者头顶点。测试者以两眼与水平板呈水平位的情况下进行读数。测量误差:少于05cm。注意事项:(1)要特别注意骶骨的位置。同身高。(二)上下肢长度测量测量仪器:带游标量尺或马丁测高仪测量。测量方法:测量时先将游标量尺的尺端固定于上部测点,再移动游标至下部相应的测点,测出两点间的垂直距离并读数记录。身体姿势:测量上肢时,受试者一般取站立姿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2)其它注意事项
f垂,手指伸直。测手长时,将手伸向前方,五指并拢掌心向上伸直。测查下肢时,受试者一般取立正姿势,重心落于两足中间。测小腿长、足长、足高时,可令受试者将脚搁于凳面测量。测量误差:不能超过05cm(手长的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2cm)。测量指标:4.上肢长:肩峰点与中指尖垂直长度。5.上臂长:肩峰点至桡骨的距离。6.前臂长:桡骨至桡骨茎突点的距离。7.手长:桡尺骨远端腕横纹中点(腕纹点)至中指尖的距离。8.下肢长:下肢长A:右下肢髂前上棘至凳面的垂直距离。下肢长B:右下侧股骨大转子上缘至凳面的垂直距离。下肢长C:臀纹线至凳面的垂直距离。下肢长H:腋中线髂嵴上缘交点至凳面的垂直距离。9.小腿长:大小腿屈曲900时胫骨点至内踝点之间的垂直距离。10.小腿长加足高:胫骨点至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11.大腿长:下肢长B-(小腿长足高)12.足长:足后跟后缘至最长趾端的最长距离。(最好用足长足宽测量器)13.跟腱长测量方法:受试者面向墙,两脚并拢,扶墙提踵使小腿三头肌充分收缩,测试者在受试者腓肠肌内侧腹下缘画一测量标志,然后令受试者还原成站立姿势,量内侧肌腹下缘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f14.指距(又称臂展长、肩臂长、指间距)(用游标量尺或刻有2米以上尺码的标尺进行测量)。受试者两手侧平举,两手中指尖的距离。15.手足间距:右上肢上举时,右手中指尖至足底平面的垂直距离。(图911)(三)体部围度指标的测量测量仪器:软带尺测量方法:按照各围度测量要求,选择测量参照点,带尺水平绕行一周读数。测量躯干部围度时,应在呼气末进行。身体姿势:受试者一般自然站立,两肩放松,两臂自然下垂,平静呼吸。测量误差:不能超过02cm。注意事项:1.测量时要注意带尺是否有折转,位置是否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