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体重增长较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甲组、丙组迅速,至2周时,甲组体重较正常组平均重621,乙组体重较正常组平均重1241,丙组体重较正常组平均重985,至4周时,甲组体重较正常组平均重762,乙组体重较正常组平均重1676,丙组体重较正常组平均重1114。模型组小鼠有不同程度的精神萎靡,活动减少,其中乙组小鼠尤为严重。
22体重和肝指数四组小鼠体重、肝指数变化情况,模型组乙组较正常组和模型组甲、丙两组体重及肝指数均显著增加(P
23血液指标模型组乙组与正常组和模型组甲、丙两组相比,HDL-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肝脏病理学变化
241肉眼观察正常组小鼠肝脏形态正常,4周时无一例出现异常。模型组乙组小鼠造模2周起肝脏外形稍饱满圆钝,质地较脆,色红;3周肝脏体积增大,包膜紧张,色灰黄,切面油腻;4周时,模型组乙组动物肝脏明显增大,包膜紧张,边缘较钝,质地略软,色黄,表面呈花斑状,触之似泥块并有油腻感,部分大鼠肝脏有黄白色的局灶性脂肪沉积。模型组甲、丙两组,造模3周起肝脏外形稍饱满圆钝,质地较脆,色灰红;4周肝脏体积增大,包膜紧张,色泽灰白,切面油腻。
242光镜观察(10×40倍HE染色)正常组肝小叶结构正常,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无肝细胞肿胀及脂肪变图1。模型组乙组肝组织HE染色显示:造模2周后乙组小鼠肝脏即有轻微的肝细胞脂肪变性,标本还出现汇管区及小叶内炎症细胞浸润和散在的点状坏死。造模3周乙组小鼠多呈中度脂肪变,且炎症活动积分明显高于造模1~3周小鼠,可见到小叶内炎症,炎症细胞主要以单核细胞为主,炎症程度明显加重(图3)。造模4周乙组小鼠呈中重度的大泡性脂肪变,脂滴分布密度增大,可见大部分肝细胞浆含大脂滴,部分脂滴形成大空泡,将细胞核挤压至一边,且以中央静脉周围为甚;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细胞排列不规整,并伴大量肝细胞肿胀。模型组甲、丙组肝组织HE染色显示:造模3周后甲、丙两组小鼠肝脏即有轻微的肝细胞脂肪变性,标本还出现汇管区及小叶内炎症细胞浸润和散在的点状坏死。造模4周小鼠多呈中度脂肪变,且炎症活动积分明显高于造模1~3周小鼠,可见到小叶内炎症,炎症细胞主要以单核细胞为主,炎症程度明显加重。
3讨论
脂肪肝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内中性脂肪异常沉积为主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近年来,人们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研究日益增多,发现它不仅可以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并致一系列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