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文字全然无关。列宁说“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势力”,这是基于他在革命胜利后面临的诸多困难,而对那些无视历史、幻想一
f蹴而就的论点所作的批评。我们是在一块已经雕满了花纹的木板上进行修改,却无法把原先那些雕刻刨平之后重新起步。
一个民族走过的任何一段路程,都会在以后的行进中留下烙印;不同民族传统的差异,必将导致现实社会运行模式的差异。对于这个问题,许多人想得简单。古时候,曾经有为了强制推行基督教而发动的十字军东征。现代也有人以为在外国成功的经验,只要原封不动地搬过来用,也一定会是成功的。如果不成功,便怪罪于搬得还不够彻底。片面地强调国情,会阻碍对国外优秀文化的吸收。但是需要承认的一个事实是,国外的文化(主要是指其中优秀的成分)往往不是拿到中国就可以用的,“拿来主义”在许多时候并不能简单化地施行。水土不服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
哲学家告诫人们:当你把脏的洗澡水倒掉的时候,要小心别把洗澡盆里的孩子一起倒掉了。话虽这么说,但是即便是历史上堪称精英的人物,也免不了会做出把孩子连同脏水一起倒掉的事情。当年,鲁迅甚至建议青年不要读中国书,他大概是苦于无法使深受封建礼教浸染的民众获得解脱,才这样说。
现在一些人呼吁振兴国学,这需要具体分析。如果是提醒人们不要把儒家文化当作一盆脏水,而应该从洗澡水中抱回孩子,从这个角度认识问题是有意义的。但是历史之舟早已驶离了孔孟和程朱陆王们当年停泊的港湾,如果在这时候继续提倡对这些先贤们的顶礼膜拜,则无异于刻舟求剑。
尊重传统不是旨在抱残守缺,而是为了脚踏实地地寻找前进之路。我们处在一个新技术层出不穷,经济持续腾飞的时代,在这个世界上似乎什么都在变,似乎已经容不得任何不变的东西。但是我们承认传统,就是承认万变中有不变的成分。它之所以有资格不变,绝非基于我们对祖先盲目的景仰,而是因为它经历过千百年暴风骤雨的冲刷,因为它是一个民族血泪的结晶。传统不是凝固的东西,
f它需要依靠每一代人的辛勤浇灌、浴火重生,而不断地获得丰富和强化,以至长盛不衰。
传统是历史大潮冲击下的砥柱,但是它不应该是阻挡潮流的东西,而是因为传统的作用,规范了潮流的走向。传统在经受历史大潮淘洗的同时,也更新着自己。但是这种更新不是使自身迷失,而是使其精髓愈益凝练,随着历史进展而持续地焕发活力。什么是历史?如果说历史就是不断地由新事物否定旧事物,那是不全面的。因为旧时代也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