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联通进入之后
无法制定比中国电信低得多的价格,否则降低预期成本。由于电
讯网络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任务,且网络质量直接决定通
话质量,新进入者的通话服务质量往往要低于原有企业,再加上
电讯用户的转换成本,中国联通进入后夺取市场份额也不是易
事。由于中国联通进入市场是必然的,这种价格博弈并不是完全
f意义上的限制性定价,不过它对遏制中国移动市场份额的扩大也是有一定帮助的。作为一个后来者和追随者,中国联通在资费上的动作很大,给用户带来的刺激也远甚于中国移动。为了弥补移动网络的地理覆盖范围小而带来的服务缺陷和吸引用户,中国联通公司充分利用价格的灵活浮动权,将所有价格均向下浮动10,对于吸引价格敏感性强的低端用户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资费水平相互纠缠,联通要保持与移动10的差价,而移动也不允许联通的价格低于自己10以上,因此只要对手降价便立刻跟进。这种跟随定价可以从1999年入网费的竞争看起。在90年代后期,政府将近万元的入网费限制到1000元。在北京,中国移动的入网费由1100元降低到780元,中国联通的入网费为680元;在南京,中国移动刚刚宣布入网费为300元,中国联通便将入网费降低至200元。2000年的预付费业务的竞争中,中国移动率先将神州行的50元月租取消,资费标准为06元分钟,中国联通随机在全国退出如意通业务,资费标准为054元分钟。2001年套餐竞争更加激烈,3月份,中国移动全球通“套餐”计划为用户提供30元至788元之间的7个档次的月租标准,分别能享受48分钟到2588分钟的免费通话时间。整个计划的付费额度减幅在510之间。中国联通不甘示弱,广东联通的130移动电话资费套餐在月租费和免费通话时间上都比广东移动更为优惠,收费水平较广东移动低1020。2004年初,北京联通推出了“短信卡”和“夜话卡”,面值133元的话费不仅可
f以免费发送500条短信,夜话卡充值用户还可以享受晚上9点到次日早上8点双向话费均低至010元分钟的优惠。北京移动立刻宣布出台一项全球通“畅听无限”业务,每月只需另付30元,就可以在本地网内接听500分钟,超出部分接听费仅为006元分钟。
据有关资料,中国移动通讯业90的高端用户在中国移动手中,这从上述的表中的营业收入和市场占有率数据上就能得到反映。而联通手机用户中,低端用户占较大比例。但价格竞争的代价也令中国移动感到了压力。2003年与2002年相比较。中国移动签约用户的值(每户月话费值)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