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钟
1小时56分钟
2小时58分钟
5小时1小时
好了实验先看到这现在我们对实验的两个阶段进行对比分析一下。阶段1和阶段2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处罚装置不同阶段1只处罚“当事人”而阶段2只要有一个成员违章就对全体进行处罚。
阶段1的结果是花了3小时将猴子的平均跃起周期增大到了15分钟并基本处于平稳状态
阶段2的结果是只花了约1小时就将猴子的平均跃起周期增大到了1小时并基本处于平稳状态。
显然阶段2不管从效率还是效果上讲都明显强于阶段1。
为什么
通过这个实验大家想到了什么
我们回到企业文化的话题上来。实验中的电击和水击装置实际上就是我们的企业制度。我们再举个实际的例子比如我们开会不能迟到这件事情我们来看看不同的制度产生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针对开会不能迟到有两种制度一种类似与电击就是迟到就罚款不同的公司罚的
f额度不一样另一种是罚站只要有一个人迟到所有的人员都集体罚站你迟到几分钟大家就即刻把会停下来集体陪你罚站几分钟站完了什么也不说继续开会。
大家想想哪种制度效果好。
对显然是后者。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回到前面的话题企业文化是什么一定是意识。那么只有你的制度触及到了意识才能真正起到效果。人都是要面子的大家一起罚站别说10分钟就是10秒种那也会成为莫大的耻辱有过一次让人陪站的经历谁都不会再出现第二次陪人站的经历虽然没有让人陪的滋味强烈但同样也有不一般的感应。
所以我们在制订制度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意识”的作用。比如美国消防人员中层领导有个制度FIRSTINLASTOUT人在接受外界信息的时候会有刺激感应就是条件反射制度就能达到这个效果。当紧急时刻人们的条件反射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美国“911”事件中死的消防人员中大多是中层就是因为“FIRSTINLASTOUT”这个条件反射引起的。
所以制度是第一个层次的文化建设手段它能让人产生一种被动的感应。
2环境被动的心理
在讲第二个层次的手段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前面提到的猴子和香蕉的实验第三个阶段的情况。
猴子和香蕉3此处缺图
当第二阶段基本稳定之后实验人员没有改变任何设备而是将其中一个猴子猴四放了出来又换了一个新的猴子猴七进来然后继续观察。
这个新来的猴七一进笼子就感觉到有什么不对猴五和猴六为什么那么紧张的看着我猴七莫名其妙他们肯定有毛病然后继续环顾四周看着看着咿上面有香蕉……还没等猴七跳起来猴五和猴六就冲了上来暴打。
你说这时猴七知道为什么被打么知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