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境教学在课堂中的重要性
城关镇中心小学任敏
情境是一种激发人感情天性的境界。教师应努力地创设情境,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的知识掌握才有一个可靠的出发点。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想方设法创设各种活动情境,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他们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使他们能得到全面主动地发展,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在愉快的情感状态下,能接受更多的信息,也能牢固地进行记忆储存。实践也证明,凡是成功的教学活动,总是在良好的教学情景中展开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催化剂也是强化注意的重要因素。
那么,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谈如何创设课堂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的、渗透教学创设情境,这一阶段教师要围绕本课堂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用发人深省的问题或趣闻轶事来作话题,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题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营造愉快的求知氛围,启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但“创设情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导向性和思考性,切勿漫无边际,离题太远,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课中,学生很难理解“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理解文字表面意思,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联想当时白色恐怖的历史背景,深入思考,理解体会,打开学生思路,结合上下文,深知伯父的话含蓄,幽默,意思深刻,而我却天真幼稚,因此,学生很快理解了句子的深刻含义。
f二、展开想象加深理解文章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晴之笔,这点晴之笔,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表达文章中心,如《麻雀》一文,描写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让学生展开思想想象当时情境,是什么力量促使老麻雀有这么大的勇气,态度有这么果断,落在猎狗面前。为什么会有那种表现,剖析麻雀的心理,使学生深刻体会老麻雀为拯救幼儿,不畏强暴,置身度外的伟大的母爱情怀。理解课文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中的“雪中送炭”理解它的原意,结合课文相像战士处境,理解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