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现实意义在当今提倡“素养教育”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和精神的重任。尤其是小学语文,作为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工具和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的基础课程,它的实效性由其操作者教师师来决定。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的实施,都影响着课堂效果。因此,改进教学方法与途径,探索新形式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帮助学生在课堂上以较少的时间获得更多更长久的发展,已势在必行。据此,我们提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方案,确定这一课题,既是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也符合区教育局的精神提高教学质量,建设优秀学校。通过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带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二、研究依据1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如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
1
f区和最佳教学阶段学说,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说等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
2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3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中,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经过长达10年研究形成的报告及叶澜教授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4著名教授孙亚玲对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作出了以下贡献a.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理念,并对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作了系统的梳理,为在我国建立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提供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在分析我国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传统课堂教学r